第一篇:ICU_病人收治標準[推薦]
ICU病房收治標準
ICU是收治各種危重病癥患者的臨床部門。其主要任務是對患者進行呼吸、循環等全身重要器官病理生理過程的監護和救治。雖然收治對象病情危重,常表現為血壓、心率、呼吸、體溫、神志等生命體征不穩定,但經過ICU綜合救治后有希望恢復。
1、急性、可逆、已經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經過ICU的嚴密監護和加強治療短期內可能得到康復的患者。
2、存在各種高危因素,具有潛在生命危險,經過ICU嚴密的監護和隨時有效治療可能減少死亡風險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礎上,出現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經過ICU的嚴密監護和治療可能恢復到原來狀態的患者。
4、傳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屬于ICU收治范圍。
為了規范危急重癥病人的搶救、手術后病人的麻醉恢復,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結合我院實際,特制訂《ICU收治病人范圍及相關規定》,自2011年4月1日起執行。
ICU收治范圍: 非手術科室系統:
一、心搏驟停:
各種原因導致心跳呼吸驟停及心肺腦復蘇后。
收入指征:心跳、呼吸驟停需行心肺腦復蘇或復蘇后血壓、心率、呼吸、體溫、神志等生命體征不穩定需要監護或出現嚴重并發癥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意識障礙、膿毒血癥、低血壓、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二、休克 收入指征:
1.收縮壓低于90mmHg或較原收縮壓降低30%以上,并伴有下列四項中的二項:①意識障礙;②皮膚濕冷;③尿量減少,24h尿量<400ml或<17ml/h;④代謝性酸中毒。
2.各類休克,經擴容及初步治療后,生命體征仍不平穩。
三、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肺栓塞、急性支氣管哮喘合并呼衰、哮喘持續狀態、慢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ARDS、格林巴利需呼吸機支持。
收入指征: 1.臨床有呼吸困難或紫紺的急性發作,經吸氧后呼吸困難無明顯改善。2.血氣分析有下列任何一項異常者:①PaO2<60mmHg;②PaCO2>50mmHg;③SpO2<90%。
3.慢性呼吸功能失代償,需進行機械通氣治療者。
四、急性心功能不全
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急性左心功能不全;②急性心源性肺水腫;③心源性休克;④急性心包填塞。
五、急性心肌梗死
收入指征:急性心肌梗死。
六、嚴重心律失常
收入指征:臨床上有癥狀并伴有顯著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各種心律失常。
七、高血壓危象
收入指征:各期高血壓或急進型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急劇性升高,出現以下臨床表現:①面色蒼白或皮膚潮紅、口干、出汗。②劇烈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視力模糊。③氣急,心悸,胸悶,胸痛。④尿頻,尿少,尿中出現蛋白和紅細胞。⑤眼底檢查見小動脈痙攣、滲出及出血。
八、急性腎功能不全
收入指征:有引起急性腎功能不全病因,并有下列臨床表現者:①24h尿量<400ml或<17ml/h,或無尿;②血清鉀>6.0mmol/L,心電圖出現T波高尖等高血鉀表現;③血肌酐、尿素氮急劇增高。
九、大出血
收入指征:各種疾病引起的嚴重急性出血并發癥: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或顱內出血等。
1.消化道出血:突發大量嘔血或便血,或收縮壓<80mmHg,面色蒼白、皮膚濕冷。
2.咯血引起突發窒息或呼吸困難、紫紺等危重癥狀。
3.其它原發疾病引起的急性出血,伴有生命體征不穩定者。
十、危重創傷、多發傷 收入指征:
1.危重創傷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①危重創傷合并創傷性休克,收縮壓<80mmHg;②有窒息史,呼吸異常,需手術開放氣道或機械通氣;③有心臟驟停者;④腦外傷格拉斯哥積分(Gtassgow coma scale,GCS)<8,有瞳孔散大,或仍表現為意識障礙者;⑤伴有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2.多發傷。
十一、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 l.高鉀血癥
收入指征:血清鉀>6.0mmol/L,ECG示T波高尖、傳導阻滯、QRS波增寬、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好轉。
2.低鉀血癥
收入指征:血清鉀<3.0mmol/L(周期性麻痹除外),同時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Q-T間期延長和各種室性心律失常等ECG變化,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好轉。
3.高鈉血癥
收入指征:血清鈉>150mmol/L,伴煩躁、譫妄或昏迷等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好轉。
4.低鈉血癥
收入指征:血清鈉<130mmol/L,淡漠、嗜睡或昏迷等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好轉。
5.其他如低鎂血癥(<0.75mmol/L)、高鎂血癥(>2.0mmol/L)、低鈣血癥(<2.2mmol/L。)、高鈣血癥(>2.75mmol/L,),多表現為神經肌肉系統癥狀,以及相應的ECG改變,常由內分泌、腫瘤、胰腺疾病等引起,出入ICU指征應結合原發病決定。
6.酸堿失衡
收入指征:單純性酸堿失衡(pH值<7.30或>7.50),雙重性或三重性酸堿失衡,或需用機通氣治療者。
十二、急性中毒
收入指征: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導致的危急重癥(一氧化碳、化學毒物、農藥、藥物、食物、酒精等中毒史,并且出現下列各系統癥狀體征之一者:①神經系統:昏迷、譫妄、驚厥、癱瘓。②呼吸系統:呼吸肌麻痹需用機械通氣,急性肺水腫,急性呼吸衰竭。③循環系統: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心臟驟停,休克,心肌損傷。④泌尿系統:急性腎功能衰竭。⑤血液系統:溶血,急性粒細胞缺乏,嚴重出血。
十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收入指征:符合MODS、MOF診斷標準。
十四、其他 收入指征:電擊傷、溺水、自縊、中暑、妊娠中毒癥、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甲狀機能亢進危象、甲狀腺機能減退危象、腎上腺危象、非酮癥性昏迷、酮癥酸中毒、急性重癥胰腺炎等需入ICU監護治療。
十五、小兒科參照“大內科”標準執行。手術科室系統:
一、口腔科:
1、上頜竇根治術后
2、舌癌術后
3、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聯合根治及各種皮瓣修復術后
4、腭裂修補術后
5、上下頜骨骨折固定術后
6、口腔頜面部嚴重外傷危及生命的搶救術后
7、伴有全身嚴重性器質性疾病的手術術后
8、新開展的重大手術術后
9、其他需要全麻的手術術后
二、耳鼻喉科:
1、喉切除術及發音重建術術后、喉部分切除術后
2、喉及氣管狹窄成形術后、鼻成形術(全麻)術后
3、鼻竇內窺鏡手術(全麻)術后
4、鼻咽癌手術術后
5、外、中耳癌根治術術后
6、新開展的各種手術術后
7、其他需要全麻的手術術后
三、眼科:
1、眶部腫瘤摘除術后
2、其他需要全麻的手術術后
四、神經外科:
1、各種顱內腫瘤手術術后
2、各種自發性腦出血、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后
3、各種腦挫裂傷腦疝去骨瓣減壓術后
4、顱骨修補(全麻)術后
5、各種腦積水分流術后、腦積水腦室外引流(全麻)術后
6、嚴重顱腦損傷及復合傷生命體征不穩定需要監護或呼吸器支持者
7、顱腦外傷或者腫瘤術后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
8、脊髓腫瘤術術后
五、胸外科:
1、各種心臟手術術后
2、縱隔腫瘤切除術后
3、食管癌根治術后、賁門及食管下段腫瘤切除術后
4、肺癌術后
5、全胸膜全肺切除術后、全肺及肺葉切除術后、肺楔形切除術后、肺大泡切除術后
6、膈肌破裂修補術、肺破裂修補術、心臟破裂修補術后
7、血氣胸開胸控查術后
8、賁門括約肌切開成形術后
9、食管憩室切除術后、食管平滑肌瘤切除術后
10、其他開胸手術
六、普外科:
1、胰腺癌根治術后、胰腺的其他手術術后
2、肝臟腫瘤左、右半肝切除術后、肝臟外傷術后、肝膿腫術后、肝內膽管結石術后
3、膽道癌根治術、復雜的膽道再次手術、膽囊膽總管的相關手術后
4、胃部及十二指腸手術后、腸切除術后
5、直、結腸癌根治術后
6、脾臟外傷、脾腫瘤、脾功能亢進脾臟切除術后
7、門靜脈高壓的各類分流術及斷流術術后
8、胸、腹聯合損傷的救治手術、腹部損傷剖腹探查術術后
9、甲狀腺癌頸淋巴結廓清術、甲狀旁腺腫瘤切除術、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后、甲亢術后
10、乳腺癌根治術后
11、腹腔鏡的診療手術術后
七、泌尿外科:
1、各種腎上腺手術術后
2、涉及腎主要血管的手術后
3、腎癌根治術、腎切除術、腎結石手術、腎破裂手術后
4、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后、輸尿管的其他手術后
5、全膀胱切除+腸道尿流分流手術后
6、前列腺癌根治術、前列腺摘除術后
7、經膀胱鏡復雜性手術、經腹腔鏡手術后
8、膀胱癌手術后
八、骨科:
1、全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及返修術(膝、髖、肩、踝)、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股骨頭置換術后
2、骨關節惡性腫瘤切除術后或截肢術后
3、脊椎前路手術(頸、胸、腰)、上頸椎后路手術后
4、脊柱側彎矯形術、駝背矯正術后
5、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手術后
6、半骨盆切除術、骨盆復雜骨折手術復位內固定、髖臼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后
7、脊柱后路椎板減壓及椎弓根內固定的應用、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術、胸椎管狹窄減壓術后
8、腰椎間盤脫出髓核摘除術(包括常規手術及椎間盤鏡)后(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根據情況定)
9、股骨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
10、其他需要全麻的手術或者病情較復雜較嚴重的手術后、頸髓損傷需要呼吸功能支持者
九、婦產科:
1、子宮體癌根治術、宮頸癌根治術、盆腔清掃術后
2、卵巢癌根治術后
3、腹腔鏡診斷與經腹腔鏡手術后
4、各種子宮切除術后
5、有嚴重合并癥、并發癥的產科及婦科各種手術后
6、宮外孕手術(全麻)術后
7、產后大量出血(DIC)、羊水栓塞
8、巨大卵巢囊腫手術(全麻)后 手術科室的其他情況:
1、高風險手術、其它原有較嚴重基礎疾病
2、年齡>70歲以上丙類以上手術
3、所有全麻手術
4、各種術中麻醉不穩定或有并發癥的手術
5、各種新開展手術 其他相關規定:
1、科室的病人病情特殊希望入住ICU者,請與ICU聯系后定。
2、從其他科室轉入ICU的病人,原床位醫生及其上級醫生必須每日早上去查房一次,全天候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ICU值班醫師白班必須床頭觀察病情,如果有病情變化隨時與原科室聯系處理。
3、各科符合收住標準的病人必須及時收住ICU。
4、出現以上未涵蓋的特殊情況及時向醫務科報告。
轉出標準:
* 第一優先權轉出條件:當患者不需要加強監護治療,或者當治療失敗具短期預后差,經 過持續加強監護治療恢復或好轉可能性小。后者如患者包括三個或者更多器官衰竭,經進 一步處理無反應的患者。
* 第二優先權轉出條件:當突然需要加強治療的可能性減少者。
* 第三優先權轉出病人:當加強治療的需要已不存在時,必須轉出,但經過持續加強治療 其恢復或好轉可能性小者,也許提前轉出。例如:后者或許包括患者伴有晚期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末期心臟或肝臟疾病,廣泛轉移的腫瘤等)
第二篇:ICU收治標準
關于下發《ICU收治病人管理規定》的通知
各科室:
為了規范危急重癥病人的搶救、手術后病人的麻醉恢復,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結合我院實際,特制訂《ICU收治病人管理規定》,自2014年11月1日起執行。
特此通知
某某某某醫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ICU收治病人管理規定》
ICU收治病人管理規定
一、非手術科室系統:
(一)心搏驟停:
各種原因導致心跳呼吸驟停及心肺腦復蘇后。
收入指征:心跳、呼吸驟停需行心肺腦復蘇或復蘇后血壓、心率、呼吸、體溫、神志等生命體征不穩定需要監護或出現嚴重并發癥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意識障礙、膿毒血癥、低血壓、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二)休克
收入指征:
1.收縮壓低于90mmHg或較原收縮壓降低30%以上,并伴有下列四項中的二項:①意識障礙;②皮膚濕冷;③尿量減少,24h尿量<400ml或<17ml/h;④代謝性酸中毒。
2.各類休克,經擴容及初步治療后,生命體征仍不平穩。
(三)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肺栓塞、急性支氣管哮喘合并呼衰、哮喘持續狀態、慢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ARDS、格林巴利需呼吸機支持。
收入指征:
1.臨床有呼吸困難或紫紺的急性發作,經吸氧后呼吸困難無明顯改善。
2.血氣分析有下列任何一項異常者:①PaO2<60mmHg;②PaCO2>50mmHg;③SpO2<90%。
3.慢性呼吸功能失代償,需進行機械通氣治療者。
(四)急性心功能不全
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急性左心功能不全;②急性心源性肺水腫;③心源性休克;④急性心包填塞。
(五)急性心肌梗死
收入指征:急性心肌梗死。
(六)嚴重心律失常
收入指征:臨床上有癥狀并伴有顯著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各種心律失常。
(七)高血壓危象
收入指征:各期高血壓或急進型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急劇性升高,出現以下臨床表現:①面色蒼白或皮膚潮紅、口干、出汗。②劇烈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視力模糊。③氣急,心悸,胸悶,胸痛。④尿頻,尿少,尿中出現蛋白和紅細胞。⑤眼底檢查見小動脈痙攣、滲出及出血。
(八)急性腎功能不全
收入指征:有引起急性腎功能不全病因,并有下列臨床表現者:①24h尿量<400ml或<17ml/h,或無尿;②血清鉀>6.0mmol/L,心電圖出現T波高尖等高血鉀表現;③血肌酐、尿素氮急劇增高。
(九)大出血
收入指征:各種疾病引起的嚴重急性出血并發癥: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或顱內出血等。
1.消化道出血:突發大量嘔血或便血,或收縮壓<80mmHg,面色蒼白、皮膚濕冷。
2.咯血引起突發窒息或呼吸困難、紫紺等危重癥狀。
3.其它原發疾病引起的急性出血,伴有生命體征不穩定者。
(十)危重創傷、多發傷
收入指征:
1.危重創傷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①危重創傷合并創傷性休克,收縮壓<80mmHg;②有窒息史,呼吸異常,需手術開放氣道或機械通氣;③有心臟驟停者;④腦外傷格拉斯哥積分(Gtassgow coma scale,GCS)<8,有瞳孔散大,或仍表現為意識障礙者;⑤伴有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2.多發傷。
(十一)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
l.高鉀血癥
收入指征:血清鉀>6.0mmol/L,ECG示T波高尖、傳導阻滯、QRS波增寬、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好轉。
2.低鉀血癥
收入指征:血清鉀<3.0mmol/L(周期性麻痹除外),同時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Q-T間期延長和各種室性心律失常等ECG變化,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好轉。
3.高鈉血癥
收入指征:血清鈉>150mmol/L,伴煩躁、譫妄或昏迷等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好轉。
4.低鈉血癥
收入指征:血清鈉<130mmol/L,淡漠、嗜睡或昏迷等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好轉。
5.其他如低鎂血癥(<0.75mmol/L)、高鎂血癥(>2.0mmol/L)、低鈣血癥(<2.2mmol/L。)、高鈣血癥(>2.75mmol/L,),多表現為神經肌肉系統癥狀,以及相應的ECG改變,常由內分泌、腫瘤、胰腺疾病等引起,出入ICU指征應結合原發病決定。
6.酸堿失衡
收入指征:單純性酸堿失衡(pH值<7.30或>7.50),雙重性或三重性酸堿失衡,或需用機通氣治療者。
(十二)急性中毒
收入指征: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導致的危急重癥(一氧化碳、化學毒物、農藥、藥物、食物、酒精等中毒史,并且出現下列各系統癥狀體征之一者:①神經系統:昏迷、譫妄、驚厥、癱瘓。②呼吸系統:呼吸肌麻痹需用機械通氣,急性肺水腫,急性呼吸衰竭。③循環系統: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心臟驟停,休克,心肌損傷。④泌尿系統:急性腎功能衰竭。⑤血液系統:溶血,急性粒細胞缺乏,嚴重出血。
(十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收入指征:符合MODS、MOF診斷標準。
(十四)其他
收入指征:電擊傷、溺水、自縊、中暑、妊娠中毒癥、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甲狀機能亢進危象、甲狀腺機能減退危象、腎上腺危象、非酮癥性昏迷、酮癥酸中毒、急性重癥胰腺炎等需入ICU監護治療。
(十五)小兒科參照“大內科”標準執行。
二、手術科室系統:
(一)口腔科:
1、上頜竇根治術后
2、舌癌術后
3、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聯合根治及各種皮瓣修復術后
4、腭裂修補術后
5、上下頜骨骨折固定術后
6、口腔頜面部嚴重外傷危及生命的搶救術后
7、伴有全身嚴重性器質性疾病的手術術后
8、新開展的重大手術術后
9、其他需要全麻的手術術后
(二)耳鼻喉科:
1、喉切除術及發音重建術術后、喉部分切除術后
2、喉及氣管狹窄成形術后、鼻成形術(全麻)術后
3、鼻竇內窺鏡手術(全麻)術后
4、鼻咽癌手術術后
5、外、中耳癌根治術術后
6、新開展的各種手術術后
7、其他需要全麻的手術術后
(三)眼科:
1、眶部腫瘤摘除術后
2、其他需要全麻的手術術后
(四)神經外科:
1、各種顱內腫瘤手術術后
2、各種自發性腦出血、外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后
3、各種腦挫裂傷腦疝去骨瓣減壓術后
4、顱骨修補(全麻)術后
5、各種腦積水分流術后、腦積水腦室外引流(全麻)術后
6、嚴重顱腦損傷及復合傷生命體征不穩定需要監護或呼吸器支持者
7、顱腦外傷或者腫瘤術后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
8、脊髓腫瘤術術后
(五)胸外科:
1、各種心臟手術術后
2、縱隔腫瘤切除術后
3、食管癌根治術后、賁門及食管下段腫瘤切除術后
4、肺癌術后
5、全胸膜全肺切除術后、全肺及肺葉切除術后、肺楔形切除術后、肺大泡切除術后
6、膈肌破裂修補術、肺破裂修補術、心臟破裂修補術后
7、血氣胸開胸控查術后
8、賁門括約肌切開成形術后
9、食管憩室切除術后、食管平滑肌瘤切除術后
10、其他開胸手術
(六)普外科:
1、胰腺癌根治術后、胰腺的其他手術術后
2、肝臟腫瘤左、右半肝切除術后、肝臟外傷術后、肝膿腫術后、肝內膽管結石術后
3、膽道癌根治術、復雜的膽道再次手術、膽囊膽總管的相關手術后
4、胃部及十二指腸手術后、腸切除術后
5、直、結腸癌根治術后
6、脾臟外傷、脾腫瘤、脾功能亢進脾臟切除術后
7、門靜脈高壓的各類分流術及斷流術術后
8、胸、腹聯合損傷的救治手術、腹部損傷剖腹探查術術后
9、甲狀腺癌頸淋巴結廓清術、甲狀旁腺腫瘤切除術、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后、甲亢術后
10、乳腺癌根治術后
11、腹腔鏡的診療手術術后
(七)泌尿外科:
1、各種腎上腺手術術后
2、涉及腎主要血管的手術后
3、腎癌根治術、腎切除術、腎結石手術、腎破裂手術后
4、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后、輸尿管的其他手術后
5、全膀胱切除+腸道尿流分流手術后
6、前列腺癌根治術、前列腺摘除術后
7、經膀胱鏡復雜性手術、經腹腔鏡手術后
8、膀胱癌手術后
(八)骨科:
1、全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及返修術(膝、髖、肩、踝)、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股骨頭置換術后
2、骨關節惡性腫瘤切除術后或截肢術后
3、脊椎前路手術(頸、胸、腰)、上頸椎后路手術后
4、脊柱側彎矯形術、駝背矯正術后
5、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手術后
6、半骨盆切除術、骨盆復雜骨折手術復位內固定、髖臼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后
7、脊柱后路椎板減壓及椎弓根內固定的應用、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術、胸椎管狹窄減壓術后
8、腰椎間盤脫出髓核摘除術(包括常規手術及椎間盤鏡)后(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根據情況定)
9、股骨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
10、其他需要全麻的手術或者病情較復雜較嚴重的手術后、頸髓損傷需要呼吸功能支持者
(九)婦產科:
1、子宮體癌根治術、宮頸癌根治術、盆腔清掃術后
2、卵巢癌根治術后
3、腹腔鏡診斷與經腹腔鏡手術后
4、各種子宮切除術后
5、有嚴重合并癥、并發癥的產科及婦科各種手術后
6、宮外孕手術(全麻)術后
7、產后大量出血(DIC)、羊水栓塞
8、巨大卵巢囊腫手術(全麻)后
三、手術科室的其他情況:
1、高風險手術、其它原有較嚴重基礎疾病
2、年齡>70歲以上三類以上手術
3、所有全麻手術
4、各種術中麻醉不穩定或有并發癥的手術
5、各種新開展手術
四、其他相關規定:
1、科室的病人病情特殊希望入住ICU者,請與ICU聯系后定。
2、從其他科室轉入ICU的病人,原床位醫生及其上級醫生必須每日早上去查房一次,全天候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ICU值班醫師白班必須床頭觀察病情,如果有病情變化隨時與原科室聯系處理。
3、各科符合收住標準的病人必須及時收住ICU。
4、出現以上未涵蓋的特殊情況及時向醫務處報告。
某某某某醫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
第三篇:重癥監護病房管理制度、ICU病人收治和轉出標準
重癥監護病房管理制度、ICU病人收治和轉出標準
入收入ICU的患者,原則上需根據ICU的收治標準,經主管醫師會診同意后收入,節假日及夜班收治患者需及時向主管醫師匯報。從院內其他科室經會診后轉入的患者,應由原科室醫護人員陪送入ICU,且做好交接班,ICU需預先做好搶救準備。
外院病人必須由ICU科主任會診同意后收治入。
1、ICU收治范圍
各種危重的急性可逆性疾病,需進行生命支持者,如各種休克,循環衰竭和心搏,呼吸驟停,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急性發作。
心肺復蘇后需腦復蘇的患者,溺水,電擊傷復蘇后患者,意外事故和嚴重創傷,各種類型中毒,多系統器官衰竭,昏迷及各種代謝性疾病危象,嚴重酸堿內環境失衡等。
重大手術后需要密切監護和復蘇,如心血管手術后,需行呼吸循環支持者,高齡半有并發癥患者術后監護等。
明確為腦死亡者,癌癥晚期患者不應收ICU。
2、診療標準參考
ICU收治標準參考三方面的內容的綜合考慮,包括優先級別,診斷及客觀標準。
(1)優先級別
優先級別用于區分最需要收入ICU(一級),和收入ICU對預后不能提供幫助的人群(四級)。
一級
病情危重,不穩定,需要除ICU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加強治療及監護,這些治療包括呼吸機支持,持續的血管活性藥物輸注等等,如術后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支持,休克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需要侵入性監測和/或血管活性藥物支持,治療積極程度無限制。
2)二級
需要加強監測及立即進行干預,如慢性至病狀態發展成急性內科或外科重癥,積極治療程度無限制。
3)三級
病情危重不穩定但由于基礎疾病本身或急性病的特點康復可能性不大,患者可能需要強化治療以緩解急性病情加重,但治療積極程度受限制,如患者本人或家屬拒絕最終的氣管插管或心肺復蘇。這類患者常包括合并感染,心包填塞或氣道阻塞等轉移性惡性腫瘤的患者。
4)四級
5)通常不適合收住ICU,收治這類患者需根據個別情況并經ICU主任同意,包括 如下兩類:
1,低危,ICU的加強治療對患者沒有太大的意義(疾病過輕,無需監護),如一般性的外周血管手術,血流動力學穩定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輕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藥物中毒等。
2,不可逆性疾病終末期,死亡不可避免(病情過重,加強治療無意義),如
嚴重的不可逆性腦損壞,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轉移性腫瘤對化療,放療無效(除非患者接受特別的方法治療)等,病人拒絕加強治療和監護,腦死亡的非器官供給者,持續植物狀態,永久無意識狀態等。
(2)診斷
1)心臟系統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 ——心源性休克
——需要密切監測和干預的復雜心律失常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和/或需要血流動力學支持 ——高血壓急癥
——不穩定性心絞痛,特別是伴有節律異常,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持續胸痛 ——心臟停搏
——心包填塞/縮窄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心臟完全傳導阻滯 2)呼吸系統
——急性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機支持 ——肺栓塞并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過度性監護病區患者出現呼吸惡化
——需要加強呼吸道管理,而在普通病區以及過渡性監護室不能實施 ——大咯血
——呼吸衰竭行緊急插管 3)神經系統疾病
——記性腦卒中并神志改變
——昏迷:代謝性,毒性或非中毒性 ——顱內出血并有鬧疝危險 ——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膜炎伴神志改變或呼吸受累
——中樞神經系統或神經肌肉疾病致肺及其他功能惡化 ——癲癇
——腦死亡或可能發生腦死亡的患者提供器官 ——腦血管痙攣
——嚴重的頭外傷患者 ——藥物過量,中毒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神志改變明顯,呼吸道保護能力喪失 ——癲癇發作 4)胃腸道疾病
——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包括低血壓,心絞痛,持續出血或合并有其他基礎重癥疾病
——爆發性肝衰竭 ——重癥胰腺炎
——消化道穿孔及/或縱隔感染 5)內分泌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并發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神志改變,呼吸不足或嚴重的酸中
——甲狀腺危象或黏液性水腫性昏迷伴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高滲性昏迷和/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其他的內分泌疾病如腎上腺危象伴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嚴重的高鈣血癥并神志改變,需要血流動力學監測 ——低鈉或高鈉血癥伴隨癲癇發作,神志改變
——低鎂或高鎂血癥血流動力學受累或心臟節律異常 ——低鉀或高鉀血癥伴心臟節律異常或肌肉無力 ——地磷血癥伴肌肉無力
6)外科
——術后需要血流動力學監測或呼吸機支持或者強化護理
7)其他
——感染性休克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血流動力學不監測
——治療需要ICU水平的護理
——環境損傷(光,溺水,低溫/高溫)——新療法/試驗性治療有較高風險
(3)客觀指標
1)生命體癥
——脈搏〈40次/分或〉150次/分
——收縮壓〈80mmHg或比患者平時低20mmHg ——平均動脈壓〈60mmHg ——舒張壓〉120mmHg ——呼吸頻率〉35次/分
2)實驗室檢查
——血清鈉〈110mEq/L或大于170mEq/L ——血清鉀〈2mEq/L或〉7mEq/L ——PaO2〈50 mmHg ——pH〈7.1或>7.7 ——血糖〉40 mmol/L ——血鈣〉3.75 mmol/L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意識障礙,藥物或毒物達中毒水平
3)影象學
——腦出血,挫傷或蛛網膜下腔出血伴神志改變或定位體癥
——內臟。膀胱,肝臟,子宮破裂,食管血管曲張破裂,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主動脈夾層瘤
4)心電圖
——心肌梗死合并復雜的心率失常,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持續性的室性心動過速或室顫
——完全性傳導阻滯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5)體檢(新發現)
——意識喪失或瞳孔不等大 ——燒傷面積〉10% ——無尿
——氣道阻塞
——昏迷
——癲癇持續發作
——紫紺
——心包填塞
3、患者轉出
患者轉出ICU原則上由主管醫師決定,轉出時必須向病房醫師仔細介紹當前診斷,電解質,血常規及血氣分析情況,目前治療原則和 用藥情況,現有液體的成分和濃度,有無特殊用藥及劑量,濃度,有無并發癥,需特別注意觀察和處理的問題,進一步治療和護理的問題的等,并將上述內容寫入轉科記錄中。
患者的轉出應由ICU主管醫生及科主任決定,少數患者可直接出院。
第四篇:ICU收治范圍及標準(新)
ICU(重癥監護病房)收治范圍及轉入轉出標準
一、ICU收治病種的范圍
1、心跳呼吸驟停復蘇成功后
2、各種類型休克
3、急性呼吸衰竭
4、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發作
5、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LI/ARDS)
6、重癥哮喘
7、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心功能衰、嚴重心律失常、高血壓危象等疾病合并呼吸功能不全需呼吸機輔助呼吸或需建立人工氣道患者
8、急性腎功能不全或腎衰
9、重癥胰腺炎
10、大出血
11、嚴重創傷、多發傷無急診手術指征
12、急性神經系統損傷
13、急性重癥肌無力
14、重癥感染、膿毒癥
15、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16、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
17、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
18、急性物理、化學、生物因素等致傷性因素所致的損傷
19、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20、原因不明的急性昏迷、暈厥、抽搐等
21、其他急性因素或突發事件引起的生命體征不穩定患者
二、住院系統轉入ICU患者接診流程
1、患者有入住重癥監護病房指征或需求。
2、ICU醫生到該患者所在科室會診了解病情并向家屬告知病情及溝通,由患者或家屬簽署入住重癥監護病房知情同意書。
3、ICU醫護人員提前做好接診準備,保證醫療安全。
4、患者辦理轉科手續 由轉出科室醫生書寫轉出記錄,轉入后由ICU醫生全權負責并開醫囑。有病情需要時請相關科室會診指導治療。為全封
閉式管理。
5、轉出科室醫護人員將病人安全送入ICU床頭交接。1.病情穩定后轉出ICU。
三、外科(術后)系統轉入ICU患者接診流程
1、手術后需入重癥監護病房患者,手術科室醫生在手術前通知ICU醫生。ICU醫生前往該患者所在科室了解病情及患者基礎狀態,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屬簽署入住重癥監護病房知情同意書。
2、術后ICU醫生、護士與手術室人員(麻醉醫師、手術科室醫生)床頭交接全面了解病人病情,保證醫療安全。
①一般情況 ②麻醉前狀態
③麻醉情況:麻醉方法、麻醉中遇到的問題:如困難插管、循環波動、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正性肌力藥物使用、麻醉期間液體平衡情況、術中出血量、尿量等。
④手術情況:所施手術及術中遇到的問題、術后需注意觀察的問題、預測可能遇到的問題(如:止血問題、血液制品)。
3、ICU醫護人員提前做好接診準備,保證醫療安全。
4、患者辦理轉科手續,由術者書寫手術記錄,由轉出科室書寫轉出記錄,ICU醫生書寫轉入記錄。
5、由ICU醫生及外科醫生共同管理病人,在外科醫生指導下,ICU 醫生護士全面負責病人生命體征監測及臟器功能支持,外科情況變化時,外科醫生及時給予處置,24小時隨診。
6、病情穩定后轉出ICU。
四、門(急)診轉入ICU患者接診流程
1、門(急)診需要收入ICU治療的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門
(急)診醫師通知ICU及二線值班醫師后,直接收入ICU。
2、門(急)診遇擬行手術的外傷(如果是復合傷,在急診確定主要 收治科室)病人,因暫時情況無法手術者,并且相關科室床位已滿,建立手術前的綠色通道,可收治ICU。流程同“外科(術后)系統轉入ICU患者接診流程”。但入院記錄及首次病程記錄由相關科室醫師書寫。患者在ICU病情相對穩定后,通知相應科室準備手術。
五、ICU患者轉出流程及管理
(一)ICU患者轉出流程
1、門(急)診收入ICU的患者,病情符合轉出ICU指征,由ICU主治及以上醫師根據相關標準及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轉出,由科主任簽字發出會診單,病區主治醫師及以上醫師會診,簽署會診意見后轉出。
2、從各科室轉入ICU的患者,病情符合轉出ICU指征,由ICU主治及以上醫師根據相關標準及實際情況決定,轉出時應簽署會診單,臨床科室主治醫師及以上醫師簽署同意轉出會診單,并安排患者床位,原病房不得借故推諉。
3、從各科室轉入ICU的患者,病情符合轉出ICU指征,但根據患者病情不宜入住轉出科室,需要轉入其他科室治療,由ICU負責提出會診申請,轉出科室負責與需要轉入的科室溝通協調,保證患者的正常診治。
4、如果需轉入的科室沒有床位,不能正常收治其他科室的ICU轉出的患者,由原科室負責接收ICU轉出的患者,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需求及時請相關科室會診。
(二)ICU患者的管理
1、各科室對需要轉入ICU的患者,要書寫詳細轉科記錄,轉入時,原科室主管醫師及護士應負責護送患者至ICU,并向ICU值班醫師進行床頭病情交接。
2、符合轉出條件的患者,轉出前需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和告知。對于患者及其家屬要求或接收科室要求將患者轉出時,如病情不允許,需詳細告知病情及風險,其仍堅持的可考慮轉出,應將可能發生的危險詳細記錄病程,并請患者或家屬在病歷中簽字確認。
3、因基礎疾病的不可逆或植物狀態導致的不能撤機、或存在血管活性藥依賴的患者,以及其它非醫療原因在ICU住院的患者,在保證醫療安全基礎上應轉回原科室。
4、如果ICU患者的病情需要轉上一級醫院治療,相關科室和ICU負責提出轉院建議。
(三)ICU患者轉出標準
1、生命體征平穩,無需加強監護的患者。
2、系統、臟器功能穩定或恢復,無需特殊治療的患者。
3、沒有希望恢復健康并提高生活質量的患者。
4、不愿意接受加強監護治療的患者(由患者或家屬簽字同意)
第五篇:ICU的收治標準及流程
ICU的收治標準
1.急性、可逆、已經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經過ICU的嚴密監護和加強治療短期內可能得到康復的患者。例如:各類休克患者,嚴重創傷患者,各種氣道急癥需行呼吸管理患者,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嚴重心律失常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存在各種高危因素,具有潛在生命危險,經過ICU嚴密的監護和隨時有效治療可能減少死亡風險的患者。例如:各種復雜大型手術后的危重患者,全麻術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或生命體征尚未穩定需嚴密觀察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礎上,出現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經過ICU的嚴密監護和加強治療可能恢復到原來狀態的患者。例如: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患者,COPD并發呼衰。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終末狀態、急性傳染病、已認定腦死亡、無急性癥狀的慢性患者不是ICU的收治范圍。
將患者送進ICU的規范流程
院內各臨床科室的危重病人:
病人所在科室提出會診(緊急情況下可以電話通知會診)——由ICU醫生會診病人——會診醫生了解病情,認為病人適合轉ICU進行進一步治療——患者及家屬同意轉ICU——簽“入住ICU知情同意書”——通知ICU做好收治病人的準備工作——相關科室做好轉科準備——轉運病人——病人進入ICU病房。
各臨床科室擇期高危手術的病人:
由病人所在科室術前聯系ICU病房,患者及家屬同意術后轉ICU,并簽“入住ICU知情同意書”,ICU醫生與主管醫生協商確定病人手術后轉入ICU病房。
急診病人:
急診需行手術的外傷病人(先在急診科確定收治科室),若因暫時情況無法立即手術者,可以建立手術前綠色通道,收治ICU病房——病人在ICU病情相對穩定時——相關科室準備積極手術治療。
ICU收治病人的具體范圍
1.各種嚴重休克的病人; 2.嚴重復合傷、多發傷的病人;
3.各種復雜大型手術、重大手術、操作、全麻等術后后的危重病人,尤其是術前有合并癥如冠心病、呼吸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或術中有出血量大、一過性缺血、缺氧的病人; 4.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需行呼吸管理或呼吸支持的病人; 5.多器官功能不全病人; 6.心肺腦復蘇后的病人;
7.急性心功能衰竭、嚴重心律失常的病人; 8.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危象的病人; 9.嚴重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的病人。
(一)ICU職責:維護重要臟器功能、生命體征穩定、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營養支持、感染防治、各種檢測、監護等。
(二)臨床科室ICU之間須相互理解通力協作。嚴重復合傷、跨科病人、重大治療方案的更改、實施、病人進出ICU適應證的選擇等問題,原則上由ICU與各科共同協商,ICU須充分尊重專科處理意見。當治療方案出現分歧時,可通過院內會診。當適應證及轉出方向發生分歧無法解決時,由ICU主任決定,權力與責任同在。
(三)ICU須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加快周轉,提高使用率。
(四)與醫療管理有關的各項制度,如:疑難病人討論,死亡討論等按統一規定執行,必要時ICU與相關科室共同參與。
(二)三、ICU收治原則及疾病范圍
ICU是收治危重病人的地方,凡生命體征不穩定且有搶救希望者,可入ICU。原則上待血液動力學穩定及呼吸通道建立后轉入ICU,以免在轉運途中發生危險。具體疾病:(一)各種嚴重休克:(二)嚴重心力衰竭;(三)嚴重心肌梗塞;(四)嚴重心律失常;(五)急性肺損傷,ARDS:(六)嚴重呼吸衰竭:(七)嚴重急性腎功能不全;(八)嚴重肝功能不全;(九)MODS(MOF);(+)DIC;(十一)嚴重代謝功能障礙;(十二)昏迷;(十三)嚴重體液失衡;(十四)各種嚴重中毒;(十五)嚴重中暑;(十六)嚴重創傷及多發傷;(十七)擠壓綜合征;(十八)脂肪栓塞綜合征;(十九)嚴重產科并發征;(二十)心肺腦復蘇術后;(二十一)重大手術、操作、全麻等術后。
下列情況原則上不得轉入ICU 1.傳染病。
2.各種慢性疾病的終末狀態,如惡性腫瘤晚期。3.經濟條件不許可者。
各級醫師各司其職,按崗位責任嚴格要求。主任醫師每周查房至少一次,主治醫師每周查房至少兩次,危重病人隨時查房、巡視入室標準 出室標準主管醫師每天早,晚各查一次房,節假日查房,并保持通訊暢通,隨時了解病房狀態并及時向科主任匯報
首先列出收治ICU的主要問題,然后列出合并的重要問題及慢性疾病。
——概述過去24小時主要事件。——24小時尿量及液體平衡。
——當前體格檢查:BP,HR,RR,體溫(平均及最高體溫),一般情況,胸,腹。CNS,四肢檢
查。
——呼吸機設置,最近的血氣分析結果或氧飽和度變化。
——相關實驗室檢查 ——治療回顧 ——評價及診療計劃。
原則上待血液動力學穩定及呼吸通道建立后轉入ICU,以免在轉運途中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