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藝術活動——花燈(繪畫)
小班藝術活動——花燈(繪畫)活動目標:
1、學習用服裝、發型的變化來表現人物。
2、區別顏色深淺,會用對比的顏色配色,使以彩鮮艷
3、知道華人新年,元宵節時的習俗,體驗過節的愉快氣氛,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活動準備:
1、彩色水筆、蠟筆、紅、綠、蘭、黃等水粉色。
2、在區域里,可張貼各種范例畫,如:各式彩燈、節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活動過程:
1、介紹元宵節知道華人新年中的元宵節 ——我們華族特有的節日,是全國華族共同歡慶的節日。節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門前掛上彩燈,走親訪友,美麗的花燈和鮮艷奪目的各色衣服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裝點得更加美麗。
2、欣賞討論。
①建議在觀賞范例時,可引導幼兒討論:畫面上有誰?哪幾位是弟弟?哪幾位是妹妹?他們的衣服和頭發有什么不同?
說明:通過討論可幫助幼兒解決難點,理解發型和服裝的不同可表現出人物是男還是女。
②教師還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說說自己看到的彩燈是怎么樣的?有什么不同?(顏色、排列)說明:以上設問主要是引起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所見的興趣。給幼兒創設交流有關彩燈知識的機會。
3、幼兒創作(1)教師可啟發幼兒把人物畫大。(可以看清頭發、五官和服裝)把畫面畫滿,想象變化不同的發型和服裝來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導相互啟發。
(2)用蠟筆畫服裝的圖案、花紋。
說明:畫得快的幼兒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齊”即可去“看彩燈”——手指點畫彩燈。
(3)手指點畫彩燈。
建議如在點畫彩燈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幼兒已有深淺搭配和間隔排列的意識,則應馬上介紹給集體,使幼兒逐步有配色的意識。對來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兒,要鼓勵他們在區角活動中完成。
4、引導講評找一找畫面上弟弟妹妹都來看燈了嗎?
看看彩燈漂亮嗎?為什么這些彩燈特別漂亮?
5、活動——制作教具準備白紙數張,各色皺紋紙數張,訂數機數個,剪刀數把,彩筆無數。
先用各色皺紋紙制作彩燈,也可用白色紙制作燈籠,讓幼兒在燈籠上任意作畫,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燈籠掛在角落增添節日氣氛。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欣賞。
第二篇:繪畫:《美麗的花燈》
繪畫:《美麗的花燈》 活動目標:
第一層次:學習在一定范圍里順著一個方向均勻涂色;
第二層次:學習在一定范圍里順著一個方向涂色;
第三層次: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在一定范圍里順著一個方向涂色。
活動準備:
各種實物花燈,畫有花燈輪廓的圖畫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賞燈,激起幼兒涂色的興趣
請幼兒觀察室內的花燈。“這些花燈五顏六色的,都有哪些顏色?”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花燈的顏色,知道色彩均勻很好看。
二.學習涂花燈
1.出示畫有花燈輪廓的圖畫紙,“你們看,圖畫紙上的花燈美嗎?怎樣才能把它變得更漂亮?”
2.示范并講解
重點:強調順著一個方向涂。
難點:手部用力要均勻,涂色時速度要快。
3.幼兒徒空練習,邊涂邊念兒歌:涂燈籠涂燈籠,一個方向用勁涂。
4.激發作畫的愿望。“小朋友都有一雙能干的雙手,大家一定會把燈籠涂得很漂亮,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看誰的顏色涂得最均勻。”
5.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三.評議
將幼兒的畫全部懸掛在作品欄或放置在作品袋中,請幼兒相互欣賞。
第三篇:中國傳統花燈藝術
《中國傳統花燈——寓意和花燈圖案》教案
一、教學內容:《中國傳統花燈——寓意和花燈圖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各種花燈,引導學生感受傳統節日,回憶豐富多彩的燈會場景,抓住燈會活動中最具有表現力的一面,讓學生回憶、想象,讓學生了解花燈這種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特色。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感受、討論、繪畫、制作、表現彩燈的有關探究活動中,更好地體驗花燈給我們地生活、學習帶來地樂趣,從而掌握繪畫花燈或節日燈市地表現方法,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風俗地了解。
(3)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了解和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及表現事物的能力,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花燈,收集有關花燈的資料,著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讓學生感受、表現花燈。在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看看、說說,由淺入深地感受元宵節――花燈活動,掌握花燈和節日燈市地繪畫方法,并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民間藝術和傳統節日中的風俗活動。【教學難點】:
回憶豐富多彩的燈市場景和各式各樣的花燈,抓住燈市活動中最具有表現力的一面,讓學生學會運用不同材料、不同繪畫方法,發揮想象,表現熱鬧歡快的燈市場景或繪畫出造型獨特的花燈。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一、預習階段導學案:
說一說你收集了解到的有關花燈的歷史,樣式,制作方法。
二、展示階段(1)、導入 觀看視頻、激發興趣:同學們,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啊?對了,是我們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我們通常都做些什么呢?讓我們看一看其他地方的這里過元宵節是怎樣的,觀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給燈和燈市的有關視頻,引導學生感受花燈節歡快的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多媒體展示)(2)、新授階段
1、賞花燈說花燈
組織學生討論所看過的花燈,并嘗試介紹這些花燈有什么特色?找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燈來說一說。
2、識花燈論花燈
老師介紹花燈歷史:老師結合課件介紹觀燈活動的來歷及相關花燈的品種和相關知識,增強學生對節日風俗活動和民間藝術的了解。了解花燈的制作過程(課件展示)
3、析構圖畫花燈
師生欣賞交流討論:欣賞課本圖片,說說它們的構圖。講述圖片中燈市活動的構圖方法和色彩的表現,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觀察觀燈活動中的細節,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老師示范:示范繪畫一幅體現觀看花燈時的熱鬧場面,以燈為主要表現對象。
三、反饋階段
1、畫花燈說花燈
學生作業:觀察或回憶節日里見到的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花燈。以“花燈”為題讓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選擇利用自己所帶的工具材料畫出一幅能表現燈市熱鬧氣氛的畫。可以畫一個你最喜歡的花燈,也可以畫出節日燈市的氣氛。注意:構圖和色彩一定要飽滿。主體物一定要畫大。2作業講評:
評價展示:優秀作品欣賞、評析。
四、小結:
欣賞古人描寫節日的詩詞,鼓勵學生課后嘗試創作
第四篇:藝術繪畫活動總結
藝術繪畫活動總結
曹縣王集鎮理想學校
本學期參加繪畫興趣小組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初次接觸的,有五、六位學生曾在中班時學過繪畫,但作畫的能力還很弱。
本興趣班大部分學生只是使用水粉顏料和工具進行的簡單的平涂,對色彩的漸變,作畫的技能掌握的還很少。但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熟悉和認識了色彩變化的規律,色彩形成的法則原理,色彩的冷暖關系,色彩的光感、結構和心理作用,色調的形成與色彩的傾向性;也使學生初步感知了用點彩、重疊等方法作畫的技能。根據年齡特點,大班學生已具備了比較豐富的運用色彩表現的能力,對混合色產生興趣,畫畫時還能運用各種顏料調出需要的顏色,比較喜歡鮮艷的對比性強的顏色。根據以上特點,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來培養學生的色彩審美素質。
一、通過大量的欣賞活動,擴大欣賞面,感受發現色彩的魅力,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如組織學生觀察冬季里的主要活動而引出的《打籃球》、《踢足球》,置身于美好的教育環境中,對學生的色彩感的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通過多種趣味美術活動,認識顏色,了解顏色變化的過程,提高學生審美理解能力。學生喜歡涂涂畫畫,在玩中認識色彩對學生是一種不可抵擋的誘惑。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顏色,激發學生對色彩的興趣,了解顏色產生的過程,加深學生的色彩體驗,提高他們的審美理解能力。
三、通過涂色活動,逐步引導學生由隨意涂色到搭配涂色,發展學生審美表現能力。
大班學生喜歡鮮艷的色彩,但還不夠注重顏色的協調。上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用某種顏色統一畫面,形成主色調。具有某種色彩傾向的主題畫,如畫“踢足球”時,可讓學生大面積地使用黃綠色,形成暖調,突出踢球的場地。在此基礎上,還要逐步引導學生運用三原色的對比色,紅綠、黃紫、藍橙,這樣在繪畫過程中,學生用協調、對比的搭配方法上色,使畫面色彩更加豐富、鮮明、美麗。重視學生期色彩感的培養,可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并有利其在生活中融會貫通地應用。因此,在下學期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還得繼續加強。
第五篇:大班元宵節藝術活動:鬧花燈
活動目標:
1、感受元宵節的歡樂氛圍;
2、引導幼兒自然歡快的歌唱,引導幼兒練習鬧字的下滑音,準確把握空拍的節奏。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的關于賞燈的感性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教師激發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
師:我們在前面已經談論了關于燈的內容,我們用唱歌的形勢來迎接元宵節好不好?
幼:好
二、教師播放音樂
1、師:你們聽到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幼:鬧花燈、龍燈、鳳燈、獅子燈、孫猴鬧天宮、敲鼓聲。
2、師:你們聽得都很認真,現在老師彈琴,小朋友仔細聽一下趙老師唱的是什么?(教師彈奏,便于幼兒清楚地感知歌詞的內容,加深對歌曲旋律的理解。)
教師引導幼兒完整的說歌詞;
3、教師范唱,幼兒跟唱;教師重點突出鬧字的下滑音唱法;教師與幼兒設計手勢語,讓幼兒準確的把握空拍的節奏。
4、幼兒跟隨音樂完整的唱歌曲。
5、采取男女對唱的形勢,并加上動作,激發幼兒歌唱的興趣;
三、幼兒仿編歌曲
教師引導幼兒將歌曲中的燈名替換成孩子們在文化廣場上自己看到的燈名,使音樂活動達到高潮。
反思:用歌唱的形勢表達自己對節日的喜愛,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我們過元宵節除了唱,還可以猜燈謎,接下來設計了活動《猜燈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