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觀后感
好電影、好音樂是精神的勝宴,不同文化的洗禮,開闊眼界。
————題記 學習這個音樂樂藝術鑒賞,學習了很多知識,除了學到一些以前沒接觸過的音樂認識之外,也看來了好幾部影片,人鬼情未了,使我感到愛的偉大與美妙的一些插曲,出水芙蓉,使我感受到了花式游泳與音樂的配合和精彩的故事,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吧。它讓我感到原來音樂的真正魅力,并且該片把音樂與所要表達的劇情全部很好的展現出來,使人為之共鳴。
一、內容概述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過于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雙重評價,說她有時很好笑,但有時會時常惹麻煩。最后,院長還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軍艦長家作一名家庭教師。女主角瑪莉婭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 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 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愿;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 感人的故事。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而且有優美悅耳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齊、節奏規范、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樸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
該片有趣的愛情故事、悅耳的歌曲、活潑的孩子、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畫卷;動人的音樂、優美的風光、積極的生活態度,引發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美好的瑕思。
二、獎項
我認為一部電影的成功,除了有許多人之外,還有或得獎項也是很好的證明該片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1959年在美國紐約首演,并在1960年獲得第十四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項獎,這是音樂劇大師理查德.羅杰斯(曲)和奧斯卡.翰墨斯坦(詞)的最后一次合作創作的作品。1965年的電影版也獲得過5項奧斯卡大獎。演出后大受觀眾歡迎。1965年改編成為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它被認為是最杰出的永恒佳品。
三、我的感觸(1)對自由的感觸
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鐘向往,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于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于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于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
可能我們現在都覺得很自由。沒有感覺自由會這么渴望,但是當時的人有自由是非常開心的。
(2)對生活的感觸
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生活是種方向,也是目標。無形中牽引著我們向前邁進。睜開惺忪的睡眼,聞到陣陣香味的早餐;干凈街道旁的青青碧草;困惑時朋友的援手,都讓我們想到了感謝,感謝父母的關愛,感謝小草為環境增添了優美,能讓我們更舒適地生活,感謝朋友之誼……
當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出現了少數的以物質生活為主的拜金女,以享受物質為第一要素,散失了精神、社會、生活等的追求,只懂得物質上的追求。說句實話,難道為了錢就可以拋棄一切,錢能代替一切嗎?生活是由物質、精神、個人、社會、職業、公共生活等組成的復合體。
(3)對音樂的感觸
貫穿整部電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樂大師理查德·羅杰斯之手),經過近半個世紀,仍傳唱不衰,讓人充分體驗到藝術和自然之美。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 典音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4)對愛國的感觸
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 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愿。
近些年來,中國也有著各方面的騰飛,進步。加入世貿組織,成功申辦2008北京奧運會,神
五、神六載人航天實現了千年飛天夢,奧運會、亞運會上的驕人成績,人民幣連續不斷的升值,各行各業都有著令人高興業績……所有的一切,都將成為所有中國人,以及海外的華人,華僑的驕傲,讓我國像巨龍一樣騰飛!
第二篇: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1010081zhang19940
1音樂是用有組織的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最能即時打動人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在大三上學期中,出于對音樂的喜歡與熱愛,我很慶幸地選修了音樂鑒賞這門課程,讓我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放松,受益匪淺。
每當提到“音樂”這兩個字,我首先想到的是《音樂之聲》這部音樂劇。在劇中,瑪利亞修女用歌聲改變了孩子們的消極心態,幫助他們發現生活的美,收獲滿滿的幸福感。其實獲得幫助的不僅僅是那群孩子,還有作為觀眾的我們,那歡快的歌聲,給予我們信心,教會我們堅強。由此可見,音樂的魅力,不僅僅局限于她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帶來的無法衡量的正能量。
一、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
音樂作為一種美妙的聲音,只能訴諸于人們的聽覺。與大自然中的普通聲音不同的是這些聲音是作曲家們經反復思考,精心編排出來的。無論是一首簡單的歌曲,還是一部規模宏大的交響樂,都是藝術家們別出心裁地創作、組合的結果。就如同隨手地涂鴉不是美術,任意堆砌的言辭不是文學一樣,雜亂無章的聲音也不是音樂。它可以有很多形式,如樂器的演奏,歌唱的表演等等。
在這門課上,我們欣賞了好多歌曲,民族或是軍旅歌曲,古典或是流行,都各有魅力。除此外還認識了很多樂器,如笛子,蕭,古琴、古箏、琵琶。。通過PPT演示和現場教授,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它們的音色特點,增添了學習的樂趣。除此之外,我們還在課上觀看《我是歌手》的綜藝節目,雖然屬于娛樂性節目,但通過欣賞歌手們的比賽,我們充分意識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不再去單純地羨慕他們頭上的光環,而是更加關注光環背后的汗水。老師對各位歌手一一進行簡單地分析,讓我們學會,至少是了解到唱歌的一些技巧。
二、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
情感是一種潛在的動機,對人的行為具 有激勵、誘發和調節的重要功能,有利于促成 人們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音樂則是最富情感 的藝術。正是因為它所借用的特殊的傳播媒介、感性材料和審美形式,使得音樂在傳達和表現情感上更勝其他藝術形式一籌。比如人們在悲傷、煩惱時最喜歡一些傷感音樂,在思緒凌亂、煩躁不安時會喜歡聽一些平靜的輕音樂,在愉快、有激情的時候,則會喜歡聽一些歡快、動感的音樂,不同的音樂,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覺,或是擴大相對應的情感,或是緩解相應的情感,使人們的心理能在最快時間內達到平衡狀態。除此之外,在電影或是電視劇中,總是會配上相應的音樂,或莊嚴肅穆,或熱烈興奮,或悲痛激憤,或纏綿細膩,或如泣如訴,從而達到渲染氣氛,感染情緒的作用,讓我們看起來更有感覺。
音樂,真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音樂可以靜心、陶冶人的情操!而一首好的歌詞就是詞人的詩心,譜曲是作曲者的樂心,和演唱者的藝心一同引起共鳴,交織成一個充滿和諧喜悅的音樂世界!而一段美妙的音樂,也往往會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因此每當我感覺到身心疲憊,浮躁迷亂時,我都會帶上耳機,去聆聽音樂的起伏高低,去欣賞情感的高亢低落,把自己的情緒毫無保留的交給歌者,為他們的悲而悲,因他們的樂而樂。當幾首歌聽完時,自己的心情又回歸于寧靜,過去的消極情緒也都煙消云散,不知所蹤。
三、音樂是一種時間藝術
雕塑、繪畫等藝術形式凝固在空間,使人一目了然。我們欣賞美術作品,首先看到美術作品的整體,然后,才去品味它的細節。而音樂則不同,音樂要在時間里展開、在時間里流動。我們欣賞音樂,首先從細節開始,從局部開始,直到全曲奏(唱)
完,才會給我們留下整體印象。只聽音樂作品中的個別片斷,不可能獲得完整的音樂意象。所以,音樂藝術又是一種時間藝術。
作為聽覺藝術的音樂意象是在時間中展開的,是隨著時間的延續在運動中呈現、發展、結束的。例如,《春江花月夜》用甜美、安適、恬靜的曲調,表現了在江南月夜泛舟于景色如畫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創造了令人神往的音樂意境。每次聽音樂時,都會不由自主地順著音樂的方向,任思緒飄向遠方,用心感知共鳴的旋律,用想像去描述歌里的故事,順著音符的起伏和音階的高低,去感覺生命的意義。在聆聽和想像中,任故事撞向心底,憑思緒在想像中飛揚,時光在想像中凝固,不想前行,疑問自己,是傷感還是美麗?喜歡這種感覺,任由自己在故事里來來回回,因為現實的無奈有太多太多,音樂如此離奇,又如此美麗,沒問自己可不可以就這樣陶醉其中。
音樂鑒賞本就是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音樂興趣愛好為目的,以培養高素質全方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而設立的學科。在呂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在潛意識中都被音樂所吸引,感受到了來自心靈的樂趣。在我們欣賞之余,老師還講授了
樂起,舞飛,一切的一切都歸于寧靜了。音樂使一切顯得高尚、美麗!
第三篇: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
我從小就對音樂非常著迷,一些可愛的音符,就能構成一首精致的歌,是多么神奇。好像一顆星,在夜空中閃閃發光。
我們家里曾經就有過一架電子琴,那時只是一味的去觸它,碰它,當掠過琴鍵發出奇妙的聲音時,我會慢慢地沉浸在這琴聲中,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音樂家,心里好像有什么東西,全都在這里傾吐出來了。在這種“藝術家”的熏陶下,媽媽如愿以償地為我找到一位二胡老師。從此以后,我的音樂生涯就開始了。
二胡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民族樂器,拉時應該開放一些,野性些,而他恰恰符合了這種傳統的奔放的藝術風格。他教給我怎樣去領略《戰馬奔騰》,親近大音樂家與朋友共度《良宵》,欣賞南方的《江南春色》??總之,一首首音樂的起伏感,旋律感,萬萬是要具備的。一首首音樂,就是你一生的享受。認真地去感悟生活吧!你會發現,音樂無處不在??
河北省邯鄲市廣安小學5年級(3)班 史增浩五年級:史增浩
第四篇:音樂之聲
Let's start at the very beginningA very good place to start.When you read you begin with—A B CWhen you sing you begin with do re miDo re mi?Do re mi.The first three notes just happen to beDo re mi.Do re mi!Do re mi fa so la ti—Come, I’ll make it easier.Listen.Doe — a deer, a female deer,Ray — a drop of golden sun,Me — a name I call myself,Far — a long, long way to run,Sew — a needle pulling thread,La — a note to follow ‘sew’,Tea —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And that will bring us back to [do]oh—oh—oh!So Do La Fa Mi Do ReCan you do that?So Do La Fa Mi Do ReSo Do La Ti Do Re DoSo Do La Ti Do Re DoWhen you know the notes to singYou can sing most anythingWhen you know the notes to singYou can sing most
第五篇:音樂之聲
以前,對《音樂之聲》這部電影聽說過,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觀看,在老師的要求下,我觀看了這部美國音樂電影,觀后感受啟發頗深。一是劇中優美而又熟悉的音樂旋律,令人陶醉,給人以美的享受;二是修女瑪利亞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她跟七個孩子和家長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迪,令我受益匪淺。
下面將我從這部電影中有關教育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信任是溝通的基礎。劇中瑪利亞盡管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并且使孩子接受自己。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得到學生們的信任,有了信任,才會得到孩子們的尊重,也才能讓孩子們接受你的教育思想,包括接受你的一切。劇中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個充滿個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有當面指責,也沒有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們的捉弄后,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到快樂和溫暖。”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這里不但看出教育機智的重要,而且其實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取得孩子們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二、恰當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劇中七個孩子由于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個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個性特點,阻止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特別是在郊外草地上教唱歌曲時邊舞邊唱的游戲場景,無疑為我們提供了游戲教學的最好范例,這一點對于我們寄宿制學校來說啟示非常大,我們的孩子們如果一天到晚在教學區和生活區,久了就會出現煩躁,因此我們應該經常帶領孩子們走出校門,多參加戶外活動,使他們快樂的學習、生活,更好的挖掘孩子們的潛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家校溝通是做好教育的重要環節。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方方面要講究方法和技巧。影片中,瑪利亞沒有一味地聽取家長要求對孩子們嚴格管理的意見,而是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委婉而堅決的反對家長的做法,通過自己的行動贏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和尊重,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作為教師應該讓孩子們在學校里快樂的度過每一天,發現并鼓勵孩子們做他們想做的有意義事,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通過孩子們的發展變化,感化家長,贏得孩子和家長的認可和信任。這樣家長才能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們。
這部音樂劇,給我的啟示很多,作為教師應該充滿愛心、耐心和童心,相信自己,進一步挖掘自己的潛能,只有真正達到一專多能,用自己的行動、學識和品格引領學生,分析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