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憶里的春天最美雜文隨筆
城市里除了一幢幢高樓外,剩下的似乎就只有車跟人了。
城市里的春天,公園或街頭花壇里只要開出一朵花來,就令行人興奮得立馬掏出手機各種角度對焦起來。
半個月前,運河公園和三峽大學的櫻花、桃花開得正艷。粉嫩的桃花朵朵綻放高掛枝頭,仿佛一場雨來枝條就要被壓斷;櫻花的花瓣較之桃花是小了些,其氣質卻絲毫沒有輸給桃花。她清麗端莊,潔白高雅,在春風中輕柔地扭動著婀娜的身子。
只是光禿禿的樹枝上墜滿了花朵,不見一片葉子,是怎么都覺得突兀的事兒。讓人在欣賞花的同時總覺得欠缺了點什么。
城市里的春天縱然再美,我依舊固執地認為它沒有記憶中家鄉的春天美。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之女,心念農村的一磚一瓦,一花一木。若非不得已,我是愿意待在農村的。
或許,靈魂和肉體必定要有一個在外漂泊著。
記憶中的春天,田埂上、草坪上開滿了金黃的野花,花朵不大,一株一株嵌在草叢里,隨風輕輕搖曳。
夕陽的余輝灑下來,像是給大地鍍上了一層金,徜徉在花海里,分不清是畫卷還是生活。
記憶里的春天,清晨的鳥鳴特別清脆。它們或站在電線上,或立在枝頭,或落在房頂上,不時翹首以盼,呼朋引伴,又或者只是純粹的開嗓。
記憶里的春天,菜園里的青菜翠綠欲滴,白菜苔開出花兒來,蜜蜂悠閑地在花間采蜜。
記憶里的春天,樹木吐出新芽,春雨過后,由芽變成葉片,只需要一夜的時間。
記憶里的春天,炊煙穿過瓦楞裊裊升起,盤旋在空中,久久才散去。飯菜的香味從農舍里溜出來,縈繞鼻尖。
記憶里的春天,鄉親們穿著汗衫和解放球鞋躬身耕作在地里,油彩地里戴著草帽的村民似乎是不曾挪動過。
記憶里的春天,我坐在門檻上吃著早飯或午飯,將碗里的飯團敲起來丟給識香而來的小雞們,它們蜂擁而上,毫不相讓。
而如今,記憶仍在,景和情早已被現實覆蓋。有些事或許只適合存在記憶里。
某天出差,坐在小巴士上,巴士迅疾地行駛在高速路上,耳朵里塞著耳機的我時醒時昏沉。就在清醒的那一瞬,我看到車窗外不遠處的油菜花開成了一片海,周圍的農舍儼然浸泡在了那片海里。
就連那坍塌已久的廢墟都被油菜花映襯得耀眼起來。
我不禁在記憶里搜尋家鄉的春天。
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放不下靈魂。更何況是農村老家呢。
如果可以,我是愿意一直待在農村的。只是做一件事情,需要鼓足莫大的勇氣。我一向不畏懼閑言碎語和懷疑的目光,但面對生活的壓力時我感到無奈。
想來有一天,我走在鄉村新修的水泥路上,和村里的每一個老人寒暄,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再遠一點,走到別的村里去,或是更遠一點,去到鎮上,再更遠一點,去到別的縣或市。
我以為,那就是我所樂意的生活。用一部手機,記錄下我所有的生活。
我是周小北baby,感謝您的閱讀。愿我的文字對得起您的時間。
第二篇:回憶雜文隨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說:“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流水一樣啊!日夜不停的流去。”
的確如此,近日我用晨讀時間翻看以前寫的生活日記,記錄了我少年到中年的生活歷程。
在少年的記憶中有三個人讓我記憶猶新。第一個人是姥爺,我的初中是在姥爺家度過的。姥爺讓我受益匪淺,每當有賣牲畜糧食的收入賬,他總讓我幫他算,其實他早已心中有數。每當放學或放假他總讓我幫他做家務,我總是噘嘴嗙腮不情愿的完成。每當我在修理的道路迷茫時,他總鼓勵我給我堅持的勇氣。雖然他已經不在了,但他那魁梧的身影,慈祥的面容,就像黎明前的星星永遠閃爍在腦海里;第二個人是父親,記得在嚴寒冬季的星期天,父親騎著永久牌自行車到學校來接我,天很冷但他仍然摘下媽媽剛織的綠圍巾扎在我的頭上,氣喘吁吁得胡子都被凍白了,還哼著小曲搖擺著身體用力的蹬著自行車。在我的心里很甜很美很溫暖!雖然現在他已皺紋滿額頭,但是在我的心里他永遠年輕;第三個人是師傅,我初中畢業后是我的學徒時代。這時期就像是嘴黃未堅的雛鳥幼稚得很。記得師母蒸的饅頭有黃點子,就被我將一鍋饅頭全部丟進了垃圾桶,結果被師母狠狠地批評一頓。還經常在睡前因為想家而淚濕枕巾。在剛學習修理三四輪、摩托車時,師傅讓我卸發動機,我反問:“發動機在哪?”學鐵匠時手握錘在砧上砸鐵,老者問吾曰:“汝累乎?”吾反問曰:“累何也?”
現在回想起真可謂是懵懂、莽撞、不知疲倦的少年啊!
我的青年經歷了愛情花開蒂落、事業不見起色、身體疾病繁多的風雨歷程。是意氣升發與銳意進取的;是挫折與磨難的;是無奈與迷茫的。
愛情猶如萌發的春草,不讓它冒尖它也冒尖;愛情又如奔流的潮水,想阻遏也阻遏不住;愛情像溪水那樣溫柔,像高山那樣莊嚴,像雪花那樣純潔。愛情在沒結婚之前是羨慕的、期盼的、不舍的、思念的非常甜蜜。結婚之后生活重擔壓在肩上,很煩惱疲憊。因瑣碎小事與妻子吵了起來,他毫不留情地把洗腳水潑在我身上,我捶了他兩拳,妻子哭著回了娘家。真是福不雙旨,禍不單行,沒過幾天我感覺視力模糊,眼睛疼且紅腫,給妻子打電話他卻不聞不問置之不理。當時氣的我只有一個念頭---離婚。
我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回想起以前那段美好時光,經過時間的沉淀,權衡利弊,這個念頭被淡化了。我再婚姻矛盾中最大的恩人是岳父岳母,是他們再次把女兒送到我身邊。最讓我感動的是岳母懇切的對我說的一句話:“你比她大,讓著她點”現在回想起來心里酸酸的,是岳母的包容給了我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機會。
婚姻是容忍與遷就,離婚是頭腦一熱冒失的行為。經過婚姻的暴風雨后我感覺:妻子是我的福星,因為在她的照顧下才能讓我克服頑疾;妻子是我的一面鏡子,因為只有她能毫無保留的提出反對意見;妻子是我的戰友,因為有她與我并肩作戰才有今天的成就。
我的修理部從2002年至今整整度過了15個年頭,可以用星星之火來形容。雖然他不是十分紅火但也沒有完全熄滅。事業的低谷是在2007年至2010年,在面積不算很大的區域,就有七家修理部,競爭力是無與倫比的,更可怕的是德高望重的老機械前輩就在對面開修理部。看見別人的門市紅紅火火自己的門市冷冷清清,既羨慕又嫉妒。我失望的躺在床上,抬頭看見墻上的格言:“感到有困難就是能力不足,感到有麻煩就是方法不對。”靜靜地反省自己,難道我真的技不如人嗎?難道他的價位比我的價位低嗎?難道我不會做生意嗎?……當時只有一個信念烙印在心底--“永不言棄,堅持到底”。于是我克服自己自尊自傲、自恃己能、固執己見的毛病,切實認真地改變自己,放下身段向前輩學習請教,就這樣我的門市也漸漸紅火起來了。
在這十五年里,我不知疲倦、不分晝夜地工作,自己的體能被透支,眾多疾病隨之而來。2007年右眼虹膜炎,2008年查出強直性脊柱炎,2009年左眼虹膜炎。慢性病像魔鬼一樣如影隨形纏繞著我揮之不去。在病痛的折磨下才讓我明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人的肉體終歸寄滅,但不朽的事跡、高尚的精神永存”.人生最悔恨的是:等自食其果后才懺悔才明白。我們為何不站在明天看今天。就像我們80歲的時候回想自己呢?要時刻回頭看,時常反省自己、認識自己、控制自己、戰勝自己、超越自己。
幸福是在挫折磨難面前努力克服之后成功的喜悅,是血琳琳自我斗爭的過程,只有改變自己幸福才會喜歡你。嚴律己寬待人,尊重別人規劃自己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課。自我修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與自身打一場不見硝煙的攻堅戰。
在挫折中是書讓我堅強讓我知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萬物向陽而背陰,抱陰而負陽,自然界有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一切自有天意,要用達觀的心態去順應事物的發展,順其自然心得安。
在迷茫中是書給我方向,告訴我用謙和忍讓靜處事入世。書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意思是說:最有修養的人像水,水善于滋養萬物而不與之爭不論功勞,能處在大家所討厭的地方,而樂在其中,所以更接近真理接近道。“道”是規律是人際關為人處事入世的規律,知道規律我們才懂得怎樣做自己,用什么樣的觀點理念面對世間萬物;“道”指明了方向……
能自由自在快樂地活著是人生的意義,學習永遠在路上!
第三篇:春天雜文隨筆
相遇在那個春季
那個春天也因你而更美麗
我打開心扉把你愛在心底
從此把你當做心的相依
分別也在那個春季
那個春天因你有了更多飄雨
那雨里藏著多少我的淚滴
只有那個春天在深深牢記
你離我遠去
消失在我的眼里
眼中只剩下你的幻影在飄逸
再也沒有那個熟悉的你
你去了哪里
誰能告訴我你的蹤跡
你去了哪里
好想你我的天空下著相思雨
那么多的回憶我怎能忘記
那么多的記憶我怎能抹去
雖然我時常告訴自己
說你只是我的一個夢而已
你離我遠去
消失在我的眼里
眼中只有你的幻影飄逸
再也沒有那個熟悉的你
你去了哪里
誰能告訴我你的蹤跡
你去了哪里
好想你我的天空下著相思雨
好想你我的天空下著相思雨
第四篇:暢享冬天里的春天雜文隨筆
浙江仙居到底是一個多么令人神往的所在呢?居然叫神仙居住的地方,估計風景是極其瑰美的。到底美不美,還是要身臨其境,也好沾沾仙氣!
南京的幾位戶外好友,相約成行,一路向南,奔向心中描繪的人間仙境。
1月13日,早飯后,客車把我們送到登山起點十七都坑。哇,好美呀!還沒下車,按耐不住地約伴便開始拍攝。陽光照在巍峨聳立的山巖上,褐色山體好似布達拉宮。
穿過小橋,步入鄉村。幾棟泥土夯筑的老房子,在鋼筋水泥建筑的圍攏下,顯得有些特別。
漫步集中交代了爬山注意事項后,開始爬升。時值隆冬,但這里卻還是滿山有綠,還有春天的味道。不過,此時的冬綠有一份特別的綠,不似春天的新綠、夏日的墨綠,有著一份寧靜和沉淀。
爬升不一會兒,身體微熱,額頭開始滲出汗珠,這就是運動的妙處哈。爬升一段,小憩片刻,回望來路。只見群山環攏,云霧繚繞,將山下的村落抱在懷里。
在養眼冬綠的伴隨下,大家走走拍拍,隨意地聊著什么,不感到怎么累的,就爬到山頂。置身高處,環顧四周,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翻過山頂,開始下坡。挺立的松樹疏密相間,自然成林。這松樹是否跟九華山的松樹一樣,我不知道,心中對九華山的松樹倒是情有獨鐘。
經過一片開闊的山巔草甸,茂密的叢草已經枯黃,在陽光的照射下,卻有一絲暖意。
半山腰開闊處,有一木構的亭子翼然而現,幾株山間蘆葦隨風飄搖。駐足停望,對面山崖壁立,風光險要。魚和喋雅說,這山體好似南太行的掛壁,我沒去過南太行,只能欣賞此地的“南太行”了。
下行不久,淙淙山溪敲打之聲隨風而至。這就是江南山脈不同于北方之處。南方有山有水,山賦予水生命,水賦予山靈性。
下行到山谷底部,是山石鋪就的路。溪在路旁,路在林間。聽著溪水的琴聲,大口朵頤著鮮美的空氣,確實有一些仙氣的。
逶迤山谷林間,不時仰望山色的變化,震撼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谷盡頭是臺階爬山路,又要開始冒汗啦。
一懸崖處,掛著冰晶玉潔的冰凌子,激起了兒時吃、玩冰凌子的趣事,魚和喋雅歡跳著在此留下倩影。
山勢變陡了,消耗得多了。大明哥開始感到吃力了,飛花夫婦、玉米伴隨著他,也鼓勵著他一路往上爬。歇歇爬爬,爬爬歇歇,終于到達山頂,一覽眾山小了。
水泥鋼筋結構的棧道靠近山巔,隨著山勢逶迤延伸,將各個山頭聯結起來。如果云霧繚繞的話,云在腳下飄,人在天上行,那種感覺應該是仙境吧!那樣的話,行人或隱或現于“虹橋”之上,該是多么愜意啊!
立身棧橋之上,連綿群山層出不窮。青的松,褐的巖,垂直跌落的懸崖,傲然聳立的山巔,還有天邊那淡淡的云,描繪成一幅和諧的壯麗山川圖,暢吸著鮮美的風云,真是自在在心頭——不愧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啊!
我們就在這仙境,在這養眼養心的述古亭美美地享受了豐厚的午餐,美美地當了一次仙居仙人。
仙居,神仙居住的地方,我還會回來的!
第五篇:我在回憶里等你雜文隨筆
手邊的陽光愈演愈烈,歲歲年年不停輪回的時光里,好似連回憶都陳舊的新鮮。
被好友重新翻出的舊日記和舊照片,青澀的筆觸和不加濾鏡的隨拍構圖,一個一個的故事更像是不曾遠走的昨天。
然而我們卻必須承認時間它是會老去的啊,如同張愛玲筆下的那句“青春就是這樣脆弱到無法挽留的東西”。十幾歲的時候,你從來不曾害怕父母某一天會老去,你只管努力學習和盡情瘋鬧。二十歲的時候,你從來不曾擔心你這輩子愛上的第一個人是不是也是最后一個,你只管滿屏幕的秀恩愛撒狗糧,不計較未來的活著。二十二歲的時候,你從來不曾顧慮在大學畢業的那一刻,你是不是會從此一無所有,就算擁有再光鮮的成績,就算擁有關系再好的摯友,你只管開開心心的去拍好每一張合影,興奮地參與臨別前最齊人的社團聚會。
然而一轉眼,這么多年過去了,又或者說是曾經我們以為要經歷過很漫長很漫長的時間才能抵達的年齡,一下子來到了。白發爬上了父母的鬢角,以前熱愛出門的他們如今更大的愛好是休息在家里好好睡上一天,而他們,也并不是從前那個能夠保護你的大力士了。多年不曾聯系的曾經形影不離挽在左右胳膊的好友,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部落格的照片里,你依舊能夠找尋到當年青澀未褪的影子。早已經忘記回憶里二十歲時那個人的樣子了,你也遇到了真正懂得和值得的人,你把全部心情收拾妥當不再肆意炫耀,才發現年輕時候的所謂感覺不過一場孩子氣的游戲。
“一年一年又一年,飛逝盡在一轉眼,唯一永遠不改變,是不停的改變”,電臺的音樂里,緩緩流淌出的是王力宏的歌《依然愛你》。我們都太愛懷舊,懷念的并非過往的回憶,卻只是曾經那個傻到會被時間憐憫的自己。
被好友推薦的樂嘉的性格分析的書,翻看了開頭部分,甚覺有趣。粗略的看完解析,如若一定要用顏色定義一個人的性格,大概我們都不能非常準確的定義自己究竟屬于“紅藍黃綠”中的哪一種。這大概才是一個觀點的內涵之處吧,你總需要把字里行間慢慢琢磨通透,才能夠理解其真正的含義。
那么一路走來的人生,不也是一路琢磨一路收獲著的嗎。回憶又是什么呢?大概懷揣的是不改的初心勇往直前吧。